一、為什么新增“新質生產力”指標?——政策背后的國家戰略
2025年是“新質生產力培育攻堅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政府工作報告》將“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年度首要任務。上規模民營企業作為國民經濟“壓艙石”,被賦予“率先轉型、示范引領”的重任。
調研新增該模塊,旨在:
• 識別真正具備“技術驅動、數字賦能、綠色轉型”能力的領軍企業;
• 引導資源向“高技術、高效率、高質量”企業傾斜;
• 建立“規模+質量+創新”三位一體的民企評價新標準。
二、新增“新質生產力”五大核心指標詳解
根據《2025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填報指南(新質生產力專章)》,新增模塊包含以下5大一級指標,總分100分,占調研總評分30%:
評分規則:
• 采用“行業對標法”:企業數據將與同行業均值、頭部企業標桿值對比,超標桿得滿分,低于行業均值不得分;
• 設置“一票加分項”:如主導國際標準、實現國產替代、建成智能工廠等,可額外加5–10分。
三、企業迎檢準備四步法
STEP 1:開展“新質生產力自評診斷”
• 使用《2025新質生產力指標企業自評表》(文末下載),逐項打分,識別短板;
• 重點排查“數字滲透率”“綠色低碳”兩項易忽略但權重高的指標。
STEP 2:建立“佐證材料包”
每一項數據必須有可驗證的支撐材料,建議按以下清單準備:
• 技術密度 → 研發費用專項審計報告 + 有效專利清單(帶授權號)
• 數字滲透率 → ERP/MES系統截圖 + 數字化項目驗收報告 + 數據看板
• 綠色低碳 → 第三方能耗審計報告 + 綠電采購發票 + 碳管理平臺數據
• 人才結構 → 社保繳納名單(標注研發崗) + 學歷/職稱證書掃描件
• 創新生態 → 產學研協議 + 標準文本封面 + 成果轉化銷售合同
STEP 3:制定“短板提升90天攻堅計劃”
針對得分低于60%的指標,立即啟動補強:
• 數字化弱 → 6月前完成1個核心環節數字化改造(如生產排程、倉儲管理);
• 綠電比例低 → 簽訂2025下半年綠電采購協議,比例提升至15%以上;
• 人才結構薄 → 啟動“博士引進計劃”或與高校共建“工程師聯合培養基地”。
STEP 4:綁定區域政策,放大指標價值
多地已明確“新質生產力指標優秀企業”享受額外激勵:
• 廣東:指標得分≥85分,優先推薦申報“鏈主企業”,獎勵加碼200萬;
• 浙江:數字化覆蓋率≥80%,可申領“未來工廠”配套資金500萬;
• 江蘇:主導國家標準,直接認定“省制造業創新中心”,三年扶持3000萬。
四、三大填報誤區與避坑指南
誤區一:“新質生產力=高科技企業專屬”
• 真相:傳統制造企業通過“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同樣可得分!如佛山某五金廠,通過引入AI質檢系統,數字滲透率得分從30→85!
誤區二:“指標填報越滿越好”
• 真相:寧缺毋濫!無佐證的數據一旦被抽查,將扣雙倍分,甚至觸發“數據誠信審查”。
誤區三:“等調研啟動再準備”
• 真相:部分指標(如綠電采購、人才引進)需提前3–6個月布局,臨時抱佛腳無效!
科泰集團(http://www.zh-tour.cn/)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