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獎補亮點:三大“紅包”一次領
設備事后獎勵:按不含稅新設備購置額的20%給予一次性補貼,單個項目省市合計最高可領3,000萬元。
- 金融貼息:
銀行貸款貼息最長2年,能疊加國家再貸款貼息;
保險增信、融資租賃兩種模式任選其一 。
- 專項再貸款:超低利率再貸款,中央財政再貼息1.5個百分點+特別國債貼息,解大額更新資金難題。
- 試點加碼:入選“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的企業,可額外申領“創新示范”獎勵,最高數百萬元 。
二、項目痛點全解析
企業在申報過程中常會遇到以下痛點,而這些痛點正是導致不少優質項目擱淺的“攔路虎”:
(一)政策解讀復雜:新通知中條款多且專業術語頻現,對于非專業人士而言,精確把握各項申報要求并非易事。申報企業往往難以迅速理解節能指標、技術標準與財務要求之間的內在邏輯,從而在撰寫材料時出現偏差或遺漏。
(二)材料準備工作繁瑣:最新政策強調數據必須真實、案例必須詳實,許多企業沿用以往模板,忽略了必須結合最新改造成果進行數據對比的要求。比如,改造前的能耗指標和技術改造后的變化數據必須經過嚴謹核查,否則很容易因關鍵說明不到位而被退回重審。
(三)流程多環節且時間緊迫:申報全流程涵蓋網上初審、反饋補充到終審提交等多個環節,每一步都要求企業跨部門協同快速響應。在時間節點把控上,企業如果未提前制定詳細進度安排,很可能在補充反饋環節措手不及。
(四)跨部門協同不足:技術、財務、法務與市場部門各自擁有不同的數據和視角,材料整合時難免出現前后不一致或信息斷層。企業內部溝通不足,不僅影響材料整體質量,也可能導致申報結果大打折扣。
(五)案例與數據支撐欠缺:政策評審部門非常重視項目改造前后的對比數據和真實案例,但部分企業在這方面準備不足,或者引用的案例不夠典型、數據難以驗證。缺乏有力的數字說服力,會讓評審專家難以判斷項目的實際成效。
科泰集團(http://www.zh-tour.cn/)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廣州企業福音:技術改造政策紅利到底有多豐厚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