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產權日益成為企業核心資產的今天,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為企業開辟了一條重要的融資渠道。然而,由于知識產權本身的特殊性以及融資流程的復雜性,企業在進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陷阱”,導致融資失敗或遭受損失。
一、知識產權自身資質審核的避坑要點
1.權利有效性的全面核查:知識產權的有效性是質押融資的基礎,企業需從多個維度進行嚴格審核。要確認擬質押的知識產權已獲得國家相關部門的授權,且處于法定保護期內。對于專利,需檢查是否按時繳納年費,避免因欠費導致專利權終止;對于商標,要關注是否在有效期內,及時辦理續展手續,防止商標權失效。
2.權利完整性的嚴格把控:企業要確保用于質押的知識產權權屬清晰,不存在共有權糾紛。若知識產權為多個主體共有,需取得所有共有人明確且無附加條件的書面同意質押聲明,避免后續因共有權問題引發法律糾紛。
3.權利穩定性的深度評估:知識產權的穩定性直接影響其價值和融資可行性。對于專利,要評估其權利要求書的撰寫質量,判斷保護范圍是否清晰、穩定,是否容易被規避或挑戰。對于核心專利,需分析其在技術領域內的領先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是否存在潛在的無效宣告風險。對于商標,要考察其知名度、美譽度以及市場辨識度,確認是否存在與其他商標的近似沖突,避免因商標侵權糾紛影響其質押價值。
二、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環節的避坑要點
1.評估機構選擇的謹慎考量:選擇專業、權威的評估機構是確保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公允的關鍵。企業應選擇具備知識產權評估資質,且在行業內具有良好口碑和豐富經驗的評估機構。要核查評估機構的營業執照、相關資質證書,了解其過往評估案例的質量和認可度。避免選擇無資質、信譽差或缺乏相關行業評估經驗的機構,防止因評估報告不被金融機構認可而導致融資受阻。
2.評估方法選擇的科學合理性:不同類型的知識產權適用不同的評估方法,企業需與評估機構共同確定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收益法是知識產權評估中常用的方法,需基于知識產權未來可產生的預期收益進行測算,但要注意收益預測的合理性,避免過于樂觀的估計。市場法需參考同類知識產權的交易案例,企業要確保所選取的案例具有可比性。企業要避免評估機構盲目采用單一評估方法,或在參數選取上存在不合理之處,確保評估結果客觀反映知識產權的真實價值。
3.評估報告內容的細致審查:企業拿到評估報告后,需對報告內容進行細致審查。要確認報告中關于知識產權的基本信息準確無誤,包括名稱、注冊號、權利期限、權屬狀況等。檢查評估方法的選擇依據是否充分,參數設置是否合理。同時,要關注評估報告的有效期,確保在融資流程中評估報告處于有效期限內。
三、質押合同簽訂的避坑要點
1.合同條款的細致審核:質押合同是規范雙方權利義務的重要法律文件,企業需對合同條款進行細致審核。要明確質押標的的具體信息,包括知識產權的名稱、注冊號、權利范圍等,避免因標的不明確導致糾紛。仔細審查質押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本金、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以及實現質權的費用等,確保擔保范圍清晰合理。
2.雙方權利義務的明確界定:合同中需清晰界定雙方的權利義務。作為出質人,企業要明確在質押期間對知識產權的使用、維護義務,如繼續繳納專利年費、辦理商標續展等,確保知識產權的有效性;同時,要遵守不得擅自轉讓、許可他人使用質押知識產權的約定。作為質權人,金融機構要明確其對質押知識產權的監督權利,以及在企業違約時的救濟權利。
3.特殊條款的特別關注:對于合同中的特殊條款,企業要給予特別關注。例如,關于知識產權價值波動的處理條款,若在質押期間知識產權價值大幅下降,金融機構可能要求企業補充質押物或提前還款,企業需評估自身是否能夠承受此類風險。還有關于提前還款、展期的條款,要明確相關條件和流程,避免后續因提前還款或展期產生糾紛。此外,要關注爭議解決條款,明確發生糾紛時的解決方式,如訴訟或仲裁,以及管轄機構的選擇,確保在出現爭議時能夠高效解決。
科泰集團(http://www.zh-tour.cn/)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知識產權也能當“抵押物”?企業知識產權質押申報準備與關鍵技巧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