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化融合貫標即貫徹《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充分發揮企業“戰略-優勢-能力” 主線,助推企業在未來獲得可持續的競爭優勢。信息化與工業化主要在技術、產品、業務、產業四個方面進行融合。
兩化融合貫標的價值:
1、轉型升級:傳統企業在如今的市場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進行兩化融合貫標是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
2、實力認證:企業兩化貫標類似于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貫標,既是企業兩化融合水平的直接體現,又是企業綜合實力的一項認證,對企業品牌影響力的傳播極具價值。
3、競爭優勢:以新型能力的培育作為兩化融合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將技術進步、組織變革、流程優化以及數據分析利用等轉化為企業的新型能力,提高競爭力。
4、規避風險:通過頂層設計,規避企業信息化建設常見問題和風險,護航企業良性發展。
5、提升管理:通過咨詢診斷及制度優化,提升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以信息化工具規范企業發展。
6、獲得政府的獎勵。
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定義,是企業系統地建立、實施、保持和改進兩化融合過程管理機制的通用方法,覆蓋企業全局,可幫助企業依據為實現自身戰略目標所提出的需求,規定兩化融合相關過程,并使其持續受控,以形成獲取可持續競爭優勢所要求的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能力。部分企業依照上述定義,貫徹落實其該項標準的,就是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
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提出依據:
1、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歷程中積累的技術應用成果和管理創新經驗;
2、依據GB/T 23020《工業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評估規范》在一萬多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評估工作所提煉的方法和規律;
3、在推廣質量、環境、信息技術服務、信息安全、能源、職業健康安全等管理體系的過程中,形成的工作基礎和應用環境。
兩化融合的定義:是指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集中精力發展研發、設計、銷售、管理等高附加值產業鏈環節,實現產業高端環節的集聚和產業的快速增長。
兩化融合的背景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世界上沒有一個大國是不搞制造業的,而世界發展的歷史也一再證明,沒有堅實的制造業作為支撐,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而現代化國家在國際社會上有時候被稱呼為工業化國家,也從側面表明了制造業的重要性。
兩化融合的歷史發展
(1)傳統工業化階段(1949-1978),純國有的計劃經濟,學前蘇聯和自力更生,兩化融合既無需求,又無動力,也無條件。
(2)改革開發階段(1979-1999),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從純國有向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轉變,從閉關自守向開放引進轉變。兩化融合在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開始探索發展。
(3)全球化超速發展階段(2000-至今),加入WTO,面向兩個市場,利用兩種資源,國有企業改制改革,經濟超高速發展,兩化融合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
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工業由大變強、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的行動綱要,兩化融合是制造強國建設的主線,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
兩化融合科泰集團(www.zh-tour.cn) 成立13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