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質生產力”成為國家戰略層面的熱詞,代表著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高質量發展路徑。而在這場以技術為引擎的變革中,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主戰場,正經歷一場深刻的創新生態重構。
在這一背景下,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出的“領軍人才培訓計劃”(簡稱“領軍人才計劃”)不再只是一個企業家成長項目,更成為推動制造企業向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的重要力量。
本文將從科技創新企業的角度出發,探討領軍人才計劃如何助力制造業構建新質生產力體系,并重塑其創新生態。
一、新質生產力:制造業的“換道超車”機遇
2024年,“新質生產力”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其核心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而制造業正是主戰場。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生產效率平均提升45%,但高端裝備、工業軟件等領域的對外依存度仍超50%。
政策信號:
工信部《“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智能化改造覆蓋率需超70%,領軍人才是關鍵技術突破的核心抓手。
地方配套:如江蘇對引進領軍人才的企業給予最高3000萬元補貼,廣東開放省級重點實驗室共享權限。
企業價值點:
技術躍遷:領軍人才多主導國家重大專項(如“核高基”),可助力企業攻克如光刻機雙工件臺、航空發動機單晶葉片等“卡脖子”環節。
生態賦能:入選企業優先接入工業互聯網平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等資源網絡。
二、領軍人才計劃:不只是培訓,更是生態賦能
很多人誤以為“領軍人才計劃”只是一個短期培訓課程,但實際上,它是一個集政策引導、平臺搭建、資源對接于一體的系統性工程。
1. 鏈接政策紅利,把握產業風向
領軍人才計劃匯聚了來自政府、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資源,幫助企業家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政策動向。例如,智能制造專項扶持、綠色工廠建設補貼、專精特新培育政策等,都能通過該項目獲得精準解讀。
2. 打造高端人脈圈層,激發協同創新
參與項目的學員多為各地重點科技型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負責人,涵蓋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個領域。這種跨行業的深度交流,往往能催生出跨界合作的新機會。
3. 提升管理能力,支撐技術突破
科技創新不僅靠技術,更要靠組織能力和管理體系。領軍人才課程覆蓋戰略規劃、組織優化、數字化轉型等內容,有助于企業在技術創新的同時,實現管理升級。
三、制造業創新生態正在被重塑
過去,制造業的創新更多依賴于企業內部的研發投入。但隨著技術復雜度的上升和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單打獨斗已難以為繼。
領軍人才計劃通過以下方式,推動制造業形成更具活力的創新生態:
? 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機制
項目聯動地方政府、科研機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打破信息壁壘,推動技術成果落地轉化。
? 推動產業集群融合發展
通過區域性領軍人才班次設置,促進區域內企業抱團發展,形成特色鮮明、協同高效的產業集群。
? 激活區域創新活力
許多地方工信部門將領軍人才納入本地高層次人才體系,在人才引進、項目申報、融資支持等方面給予配套政策,進一步激活區域創新土壤。
四、科技創新企業如何借勢而上?
對廣大科技型制造企業而言,領軍人才計劃不僅是個人榮譽,更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跳板。以下是幾點建議:
1. 主動申報,搶占資源入口
提前準備申報材料,突出企業在技術創新、市場應用、社會效益等方面的亮點,提高入選成功率。
2. 積極參與后續活動
項目結束后仍可繼續參與各類論壇、對接會、路演等活動,持續拓展資源網絡。
3. 強化品牌影響力
利用“領軍人才”身份進行宣傳推廣,提升企業在行業內外的知名度與話語權。
五、結語:新質生產力時代,誰先布局,誰就掌握未來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制造業正站在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誰能率先擁抱新質生產力,誰就能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工信部領軍人才計劃,正是幫助制造企業實現這一跨越的重要抓手。它不僅提升了企業家的戰略視野和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正在重塑整個制造業的創新生態——讓技術更有溫度,讓制造更有智慧。
科泰集團(http://www.zh-tour.cn/)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工信部領軍人才政策全解析:企業如何搶占2025科技創新制高點?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