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定調:數字化轉型就是技術改造的重要形式
長期以來,公眾對“技術改造”的理解多停留在“買新設備、換舊機床”的層面。但隨著智能制造發展,廣東省及各地市已重新定義技改內涵。
根據《廣東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指導目錄(2023年版)》和《廣州市推動工業技術改造若干措施》等文件,技術改造是指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生產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進行改造提升的行為,其中明確包括:
- 智能制造系統集成;
- 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
- 數字孿生、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應用;
- MES、ERP、PLM、SCM等工業軟件部署;
- 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感知系統建設。
政策解讀:只要企業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或管理能力,且形成固定資產投入,即可認定為技術改造。
二、支持范圍明確:軟件投入也能拿補貼
過去,企業申報技改補貼時,常因“無硬件設備”被拒。如今,這一局面已被打破。
以廣州市為例,2024年技改政策明確規定,以下數字化投入可納入補貼范圍:
補貼標準為:按核定投資金額的20%-25%給予補助,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最高可達30%,單個項目市級支持最高1億元。
典型案例:東莞某電子企業投入800萬元部署MES系統與智能排產平臺,經審核認定為技術改造項目,獲得市級技改補貼200萬元,區級配套80萬元,綜合支持達280萬元。
三、申報條件:關鍵看“是否形成固定資產”
企業能否享受技改政策,核心在于是否滿足“固定資產投資”要求。
根據財政部門規定,以下數字化投入可計入固定資產:
- 軟件采購金額≥50萬元,且使用年限超過1年;
- 系統開發費用通過“在建工程”歸集,并轉入“無形資產”核算;
- 配套服務器、工業網關、傳感器等硬件設備單獨列支。
財務提示:企業應規范會計處理,確保軟件投入在財務報表中體現為“無形資產”或“固定資產”,并保留完整發票、合同、驗收報告等憑證。
四、廣東各地政策對比:支持力度持續加碼
趨勢觀察:珠三角城市普遍將“數字化轉型”作為技改核心方向,政策支持力度逐年提升。
五、企業如何申報?三步走策略
項目備案:在“廣東省技術改造項目管理系統”或所在市工信平臺完成項目備案,注明“數字化轉型”屬性;
歸集投資:將軟件采購、系統開發、硬件部署等投入分類歸集,形成完整投資清單;
提交材料:包括項目備案表、投資發票、軟件合同、系統功能說明、企業納稅信用報告等。
建議:提前與屬地工信部門溝通,確認申報口徑,避免因“歸類不清”被退回。
六、常見誤區澄清
? 誤區1:“只有買設備才算技改”
? 正解:軟件、系統、平臺建設均屬技改,關鍵看是否提升生產效能。
? 誤區2:“小微企業無法申報”
? 正解:廣州、佛山等地設有“中小企業普惠技改”專項,50萬元以上投入即可申報。
? 誤區3:“數字化項目不能享受用地政策”
? 正解:廣州已明確“零增地技改”項目可免收土地出讓金,適用于數字化升級導致的廠房加層或改造。
科泰集團(http://www.zh-tour.cn/)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專精特新企業福音!廣州加大技改支持力度,這些行業優先扶持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