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碳中和不是大企業的“獨角戲”
在“雙碳”戰略的大背景下,綠色低碳轉型早已成為制造業發展的主旋律。很多中小企業可能會覺得,“碳中和”離自己很遠,那是龍頭企業才需要考慮的事情。
但事實上,國家和地方政府正在通過一系列技術改造支持政策 ,鼓勵廣大中小制造企業主動參與綠色轉型。不僅有補貼可拿,還能實現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
一、政策加碼:綠色技改正迎來“真金白銀”的支持
近年來,廣東省及各地市陸續出臺多項政策,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其中節能與綠色技改項目成為重點扶持方向。
? 主要支持形式包括:
- 財政專項資金補貼 :對符合條件的技改項目給予直接資金補助;
- 稅收優惠政策 :綠色技術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設備加速折舊等;
- 綠色金融支持 :優先貸款、貼息融資、碳中和債券等創新工具;
- 能耗指標傾斜 :優先保障綠色技改項目的用能需求。
以《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為例,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 的綠色制造體系,并設立專項資金鼓勵企業開展綠色技術升級。
二、綠色技改怎么做?這4個方向最值得嘗試
面對“碳中和”目標,企業在技改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關鍵環節入手:
方向一:高耗能設備更新換代
替換老舊電機、空壓機、鍋爐等設備,采用高效節能型裝備,顯著降低單位產值能耗。
方向二:智能能源管理系統部署
通過物聯網+AI算法構建能源管理平臺,實時監測水電氣熱等能耗數據,優化用能結構,提升能源利用率。
方向三:工藝流程綠色化升級
引入清潔生產技術和環保材料,減少廢水、廢氣、廢渣排放,推動生產過程低碳化。
方向四:余熱回收與資源再利用
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熱、廢氣進行回收利用,變“廢”為寶,進一步降低成本并減少碳排放。
三、真實案例:從"碳焦慮"到"碳富翁"
案例1:東莞某五金廠的華麗轉身
1. 改造前:
年耗電量:1800萬度
碳排放量:1.2萬噸
被列入"雙控"預警名單
2. 改造措施:
屋頂光伏(3MW,投資900萬)
智能電表系統(投資50萬)
空壓機群控改造(投資120萬)
3. 改造后:
年發電量:360萬度
年省電費:280萬元
獲補貼:175萬元
碳交易收入:40萬元
投資回收期:2.8年
案例2:廣州某制藥企業的綠色升級
1. 改造亮點:
余熱回收系統:年節約蒸汽費用150萬
VOCs治理設備:獲環保補貼80萬
智能能源管理系統:能耗降低18%
2. 綜合效益:
年綜合效益:超過300萬元
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
獲得銀行綠色貸款優惠利率
四、企業怎么做才能抓住綠色紅利?
如果您也想通過綠色技改實現低碳轉型、拿到補貼、降低成本,建議從以下幾步做起:
- 開展能源審計 :找出企業能耗“黑洞”,明確技改重點;
- 制定綠色技改計劃 :分階段實施,先易后難,穩步推進;
- 對接政策資源 :積極申報各類技改補貼、綠色信貸項目;
- 選擇專業服務商 :確保技術可行、落地高效、回報清晰。
結語:綠色轉型正當其時,技改就是突破口
綠色低碳不是負擔,而是未來十年制造業的新風口。通過技術改造,企業不僅能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更能在政策紅利中實現自身效益最大化。
科泰集團(http://www.zh-tour.cn/)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雙碳”紅利:節能技改如何讓企業既拿補貼又降本?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