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專精特新”一詞頻繁出現在各類新聞和報告當中,成為了時代熱詞。國家也高度重視“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其已成為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什么是專精特新?
“專精特新”,實際上是從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新穎化四個詞語當中提煉而出進行重組的一個新詞。其中,專業化指的是企業專注核心業務,具備提供專業化的生產、服務和協作配套的能力,在產業鏈中處于優勢地位;精細化則體現在企業在經營管理上建立了精細高效的制度、流程和體系;特色化,指的是企業依靠特定市場、獨特的工藝、技術、配方等特色資源,創造出具有獨特性、獨家特點的產品或服務;而新穎化則是指企業有持續的創新能力,生產出新經濟、新產業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等,具有較高技術含量或附加值。
專精特新企業,便是指具備以上四個特征的中小企業。但是,引導中小企業向著專精特新發展,推動中小企業成功實現轉型升級,也絕非一件易事,還需要像科泰集團這樣的專業服務機構參與進來。
如何成長為專精特新?
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作出了指引:“要增強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并且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速解決‘卡脖子’難題。同時,重點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并且將專精特新企業、單項冠軍企業以及領航企業作為政策支持發展的重點。”可見,專精特新企業承擔的是技術突破者的角色。
中小企業要想成為專精特新企業,必須具備四大特征;其次,在專精特新企業中,經過嚴格的遴選,將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選拔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而長期專注于某個特定細分產品市場,擁有國際領先的生產技術或工藝,并且單項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業,則有機會成為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從“專精特新企業”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需要同時滿足專、精、特、新、鏈、品六個方面指標。例如精細化指標,需要企業注重數字化、綠色化發展,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等環節至少1項核心業務采用了信息系統支撐;特色化指標,則需要企業的技術和產品有自身獨特優勢,主導產品在全國細分市場占有率達到 10%以上,且享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
申報“專精特新”,不滿足條件怎么辦?
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它們的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以支撐它們實現上述指標,如何突破技術障礙,就成為這些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因此,一些企業將目光轉向校企合作,利用高校先進的實驗室設備、人才等資源快速攻破技術瓶頸,在此過程中,類似科泰集團這樣的服務機構,承擔了從專家匹配對接、到項目成果的專利申請布局,以及市級、省級研發中心和創新中心等資質榮譽認定的全流程輔導,針對性幫助企業提升各項指標,高效申報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資質認定。
企業一旦被認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便可獲得600萬元獎勵,省市級專精特新企業也能獲得數十萬不等的補貼資金,而且在企業培育、政策支持、服務開展、環境優化等方面都有專項政策支持。“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重點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平均每家支持高達1000萬左右。
科泰集團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量累計8997家,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已經啟動,3月份正式開始申報。科泰集團擁有行業領先的專業服務團隊和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體系,能夠通過大數據結合企業需求,幫助企業規劃技術路徑,打破技術壁壘,高效完成“小巨人”認定,是企業邁向“專精特新”轉型之路的最強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