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融資渠道日益多元化的當下,專利質押憑借盤活無形資產、降低抵押門檻的優勢,成為眾多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新選擇。然而,并非所有專利都能順利轉化為銀行認可的質押標的。據行業數據顯示,因專利資質問題導致質押融資失敗的案例中,超 60% 集中于三類看似 “高價值” 的知識產權。
一、未授權或不穩定的專利:法律風險暗藏 “雷區”
(一)典型誤區:以 “專利申請” 代替 “授權專利”
部分企業將尚未獲得授權的專利申請,或處于審查異議期、無效宣告程序中的專利,作為質押標的提交銀行。
(二)銀行拒貸邏輯:法律風險不可控
銀行評估專利質押時,首要關注其法律穩定性。未授權專利存在無法獲得證書、被駁回的風險;處于無效宣告程序中的專利,可能因權利歸屬爭議或技術瑕疵導致專利失效。一旦專利失效,質押物價值歸零,銀行將面臨債權無法保障的困境。
(三)應對策略:
1.優先選擇已授權專利:確保質押專利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專利證書,且剩余有效期不低于融資期限。
2.規避權利爭議專利:提前通過 “中國及多國專利審查信息查詢系統”,核查專利是否存在無效宣告請求、權屬糾紛等異常狀態。
二、“沉睡型” 專利:技術價值與市場需求脫節
(一)典型誤區:高估 “儲備專利” 的質押價值
部分企業將大量未產業化、未投入市場應用的 “儲備專利” 用于質押。
(二)銀行評估標準:技術價值需 “看得見摸得著”
銀行對專利質押的技術價值評估,核心關注市場轉化能力。專利需具備明確的應用場景、產業化路徑及收益預期。
(三)應對策略:
1.聚焦高轉化潛力專利:優先選擇已實現產業化、產生穩定現金流的專利,如已量產的明星產品核心技術專利。
2.補充市場證明材料:提供專利技術的檢測報告、銷售發票、合作協議等,佐證其市場價值與盈利能力。
三、“邊緣性” 專利:技術壁壘低且替代性強
(一)典型誤區:混淆 “數量優勢” 與 “質量優勢”
部分企業以專利數量多作為質押優勢,將大量外觀設計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或技術含量低的發明專利組合質押。
(二)銀行風控邏輯:技術壁壘決定變現能力
銀行評估專利質押時,著重考量專利的不可替代性與競爭優勢。發明專利因需經過實質審查,技術創新性與穩定性更高;而實用新型專利(僅形式審查)和外觀設計專利,易因技術改進或設計迭代失去價值。
(三)應對策略:
1.篩選高含金量專利:優先選擇發明專利或具備核心技術的實用新型專利,避免以外觀設計專利為主導的質押組合。
2.突出技術不可替代性:在融資材料中,詳細說明專利技術的獨特性、行業地位及競爭對手的技術差距,增強銀行對專利價值的信心。
科泰集團(http://www.zh-tour.cn/)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形式大揭秘:單一質押與組合擔保的區別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