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地核查三大核心關注點
1. 申報材料真實性核查
重點內容:核查裝備產品是否屬于《目錄(2024年版)》最末級目錄對應產品,專利證書、檢測報告、銷售合同等材料是否真實有效。
佐證要求:需提供裝備實物、技術參數對比表、發明專利原件、第三方檢測報告(如省級以上質檢機構出具)等。
政策依據:根據2024年通知,申報產品需“具有關鍵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且發明專利內容與裝備核心技術直接相關”。
2. 裝備自主化率達標性驗證
計算標準:成套裝備自主化率≥70%(自主知識產權或國產化設備及部件價值量占比),核查時將核對設備采購發票、部件清單及價值核算表。
常見陷阱:部分企業誤將進口部件計入國產化范圍,或未正確區分“總成”與“核心部件”分類,導致計算偏差。
3. 銷售合同合規性審查
關鍵要求:
銷售合同需為2024年1月1日后簽訂,且買方單位與申報企業無股權關聯。
合同需明確裝備型號、技術參數、價格及交付時間,并提供付款憑證。
典型案例:某企業因合同未注明“首臺套”專用條款,被認定不符合“首次銷售”要求。
二、企業申報四大高頻問題及應對
問題1:申報產品與目錄匹配度不足
表現:產品技術參數與目錄要求存在偏差,或未對應到最末級目錄。
應對策略:
對照《目錄(2024年版)》逐項核對技術指標,必要時委托專業機構進行技術查新。
提前與屬地工信部門溝通,確認產品分類的準確性。
問題2:自主知識產權有效性存疑
表現:使用外觀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充數,或發明專利與核心技術關聯性不足。
應對策略:
確保發明專利授權日在申報截止前,且權利要求書明確涵蓋裝備核心技術。
同一專利不得重復用于多個產品申報。
問題3:自主化率計算不達標
表現:國產化部件價值量核算依據不足,或未剔除進口部件成本。
應對策略:
建立裝備BOM(物料清單),分類標注部件來源,并附供應商證明。
提前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價值量評估。
問題4:銷售合同存在關聯交易風險
表現:買方為關聯企業,或合同條款缺乏關鍵要素(如驗收標準)。
應對策略:
優先選擇非關聯單位作為首臺套用戶,并在合同中增加“首臺套專用條款”。
保存完整的交付驗收記錄及用戶使用反饋。
科泰集團(http://www.zh-tour.cn/)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廣東省首臺套項目申報材料如何準備?2025年最新申報指南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