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升級:從100%到120%,部分省份開啟“加碼模式”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完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7號),科技型中小企業、制造業企業可享受100%加計扣除。
但地方政策正在“加碼”:
浙江省:對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企業,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或承擔省級重大科技項目時,研發費用可按120%比例加計扣除(浙科發政〔2022〕45號);
江蘇?。好鞔_技術中心企業在“智能制造專項”“產業基礎再造工程”中,研發支出可額外享受10%–20%的加計支持;
廣東省:鼓勵地市對技術中心企業給予“研發后補助+稅收協同激勵”,深圳、東莞等地已探索“加計扣除比例動態上浮”機制。
這意味著:
一家年研發投入1000萬元的企業,在100%加計基礎上再提升20%,相當于多抵扣200萬元應納稅所得額,按25%企業所得稅率計算,直接節稅50萬元。
二、為何技術中心企業能“多扣”?政策邏輯揭秘
國家鼓勵“真研發、持續創新”,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正是政府對企業研發投入真實性、規范性和持續性的權威認證。
因此,多地將技術中心資質作為“加計扣除比例上浮”的前置條件,邏輯如下:
- 數據可信:技術中心企業需定期提交研發年報,數據經工信、發改部門備案,稅務核查通過率更高;
- 管理規范:要求建立研發費用歸集制度,符合加計扣除“合規歸集”要求;
- 創新持續:三年動態評價機制倒逼企業持續投入,避免“突擊研發”。
換句話說:政府更信任技術中心企業的研發投入是“真實發生、有效轉化”的,因此愿意給予更大稅收支持。
三、實操路徑:如何合規享受“120%加計扣除”?
并非所有技術中心企業自動享受120%政策,需滿足特定條件并做好三件事:
1. 確認所在地區是否有“加碼”政策
查詢省科技廳、稅務局聯合發布的《企業技術中心支持政策》;
咨詢當地工信局或產業園區管委會,獲取實施細則。
2. 規范研發費用歸集
嚴格區分研發費用與生產成本;
按人員人工、直接投入、折舊費用等六大類歸集;
保留研發項目立項書、工時記錄、設備使用臺賬等原始憑證。
3. 在匯算清繳時主動申報
填寫《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明細表》(A107012);
附上技術中心認定文件、研發項目清單、費用歸集說明;
建議同步提交第三方審計報告,增強合規性。
四、疊加紅利:技術中心+高企+專精特新,節稅效果翻倍
更具吸引力的是,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可與其他資質形成“政策疊加效應”:
五、風險提示:這些“省稅誤區”千萬別踩
虛報研發項目:將生產性支出包裝為研發費用,一經查實將追繳稅款+罰款;
- 歸集不規范:未建立獨立臺賬,導致稅務核查不通過;
- 資質失效未察覺:被動態評價“不合格”后仍申報優惠,可能構成稅收違規。
建議:每年開展一次研發費用專項審計,確保合規性。
科泰集團(http://www.zh-tour.cn/)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動態核查趨嚴!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如何避免被摘牌?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