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為何要推動“名優高品”與“專精特新”聯動?
- “廣東名優高新技術產品”是省科技廳主導的高技術產品認定項目,聚焦技術先進性、市場競爭力和產業化水平;
- “專精特新”企業則是工信部及廣東省重點培育的中小企業群體,強調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
長期以來,兩類政策獨立運行,企業申報存在“重復準備、資源分散”等問題。2025年新規首次打破壁壘,推動兩大體系深度融合:
核心目標:
通過“產品強+企業強”雙輪驅動,打造一批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硬科技”品牌。
二、政策聯動四大機制:釋放疊加紅利
1. 申報互認機制:名優高品可作為專精特新認定“加分項”
根據新規,企業擁有3項及以上“廣東名優高新技術產品”,在申報省級或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時,可在“創新能力”指標中直接獲得滿分,并優先推薦。
案例:
東莞某智能傳感器企業憑借5項名優高品認證,在2024年專精特新“小巨人”評審中,創新能力項獲專家組一致認可,順利通過。
2. 培育聯動機制:納入“雙培育庫”享受專屬服務
省工信廳建立“名優高品+專精特新”聯動培育企業庫,入選企業可享受:
- 優先安排技術改造專項資金;
- 免費參加“高成長企業品牌提升”培訓;
- 對接廣交會、高交會等展會綠色通道;
- 推薦進入“粵貿全球”品牌出海計劃。
3. 政策疊加機制:雙資質企業最高可獲百萬級支持
企業同時擁有“專精特新”資質和“名優高品”認證,可疊加享受以下支持:
-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獎勵(最高50萬元);
- 名優高品市場推廣補貼(每項產品最高10萬元,上限30萬元);
- 地市配套獎勵(如深圳對“雙認定”企業額外獎勵50萬元)。
4. 品牌共建機制:打造“粵創粵強”區域品牌矩陣
廣東將遴選一批“名優高品+專精特新”標桿企業,納入“粵創粵強”品牌宣傳工程,通過:
- 省級主流媒體專題報道;
- “粵品薈”線上平臺重點推薦;
- 政府采購優先推薦目錄;
- 國內外展會聯合品牌展示。
三、企業如何實現“雙認定”?三大策略建議
策略一:以“名優高品”為突破口,夯實技術底座
建議企業優先申報技術成熟、市場表現良好的高技術產品,積累創新成果,為后續申報專精特新打好基礎。
策略二:構建“產品+企業”協同創新體系
圍繞核心產品布局專利、標準、研發團隊,形成“產品有技術、企業有實力”的完整證據鏈。
策略三:用好政策工具包,爭取“省+市+園區”三級支持
關注各地市對“雙認定”企業的疊加激勵政策,如廣州、佛山、中山等地已出臺專項扶持計劃。
四、未來趨勢:從“單項冠軍”到“全能標桿”
隨著廣東“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深入推進,未來政策將更加注重企業的綜合創新能力和品牌影響力。“名優高品”代表“好產品”,“專精特新”代表“好企業”,二者的深度融合,正是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關鍵路徑。
政策信號明確:
單一資質的時代正在過去,“產品強+企業強+品牌強”三位一體的企業,將成為政策資源傾斜的首選對象。
科泰集團(http://www.zh-tour.cn/)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別再盲目準備!廣東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申報材料準備的3大隱形加分項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