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保黑名單”從何而來?政策依據明確
根據《廣東省技術改造項目資金管理辦法(2025年修訂)》第十一條規定:“申報企業須近三年無重大環境違法行為,未被列入生態環境部門‘嚴重失信主體名單’或‘環保黑名單’,項目須依法完成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或備案。”
這意味著:
- 企業主體:近三年無環保處罰、無超標排放、無群眾投訴屬實記錄;
- 申報項目:必須完成環評手續(審批或備案),且與實際建設內容一致;
- 任一條件不滿足,即觸發“一票否決”,無需進入專家評審環節。
二、三類環保問題最易導致“一票否決”
1. 環評手續缺失或“未批先建”
典型場景:
企業為趕工期,在未取得環評批復前已開始設備安裝;
技改項目涉及新增噴涂、電鍍、注塑等產污工序,但未重新報批環評;
使用舊項目環評“套用”新技改內容,實際建設與審批不符。
后果:
一經查實,視為“未批先建”,不僅技改資金被拒,還可能面臨生態環境部門行政處罰。
真實案例:
2024年,東莞某五金企業申報“智能化升級”項目,投資超2000萬元,但因新增噴粉線未重新報批環評,被生態環境局現場核查發現,項目直接取消資格。
2. 排污許可不合規
政策要求:
根據《排污許可管理條例》,涉及大氣、水污染物排放的技改項目,必須:
- 在投產前取得或變更《排污許可證》;
- 許可證中載明的排放口、污染物種類、許可排放量與實際一致。
常見問題:
- 企業仍在使用舊版排污證,未更新技改后排放信息;
- 實際排放濃度或總量超過許可證核定值;
- 未安裝在線監測設備或數據未聯網。
提醒: 排污許可合規性已納入技改驗收必查項,無證排污或超許可排放,直接一票否決。
3. 被列入“環保黑名單”或有處罰記錄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每季度發布《環境違法企業名單》,以下行為將導致企業被納入“嚴重失信主體”:
- 一年內因環境違法被處罰2次以上;
- 超標排放污染物且拒不整改;
- 擅自停運污染防治設施;
- 篡改、偽造監測數據。
影響:
一旦上榜,不僅技改資金申報受限,還可能影響銀行信貸、上市審核、政府采購等。
三、技改項目環保合規“五步自查法”
為確保申報安全,企業應在提交前完成以下自查:
全部“是”?恭喜,您已避開最大風險!
四、給企業的五大實操建議
1. 環評前置,絕不“未批先建”
在項目備案后立即啟動環評,建議預留30–60天辦理周期。
2. 重大變更需重新報批
如技改涉及新增產污工序、擴大產能、改變工藝,必須重新報批環評。
3. 善用“環評豁免”政策
對不新增排放、不改變工藝的小型技改,可申請豁免或備案,降低合規成本。
4. 定期核查排污許可狀態
每年至少一次自查排污許可證有效性,及時申請變更或延續。
5. 建立環保合規檔案
將環評批復、排污許可、監測報告、環保臺賬統一歸檔,備查無憂。
科泰集團(http://www.zh-tour.cn/)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粵企必讀:2025年技改驗收新規!90%設備聯網率成硬指標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