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AI賦能制造,政策紅利加碼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在制造業中的廣泛應用,“AI+制造業”正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而作為全國制造業與科技創新高地的廣東,也在最新發布的《2025年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目錄》中,將該領域列為重點支持方向。
對于廣大科技企業而言,抓住政策導向、精準對接重點領域,是提升高新產品申報成功率的關鍵。本文將深入解析“AI+制造業”的核心應用場景、廣東省高新產品認定的最新扶持方向,并為企業提供申報建議與實操指南。
一、政策風向標:AI+制造業為何成為申報新寵?
廣東省科技廳最新發布的《2025年高新技術產品認定指南》中,"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首次被列為重點支持方向。這一變化背后是三大政策導向:
1. 產業升級需求:廣東制造業正加速向智能化轉型,2024年全省智能制造產業規模已突破2萬億
2. 技術突破窗口:AI視覺檢測、數字孿生等關鍵技術成熟度已達產業化水平
3. 政策傾斜明顯:該領域申報項目通過率較傳統制造高出15-20%
二、重點支持領域全景圖(2025版)
1. 智能工廠解決方案
典型產品:MES系統、數字孿生平臺、智能排產系統
申報要點:需提供工廠實際應用案例及能效提升數據
加分項:與"燈塔工廠"或鏈主企業的合作證明
2. 工業機器人與智能裝備
重點方向:協作機器人、AI視覺分揀設備、自適應加工中心
技術門檻:核心算法需通過第三方檢測報告驗證
3. 智能檢測與質量控制
創新要求:傳統AOI設備需集成深度學習算法
證明材料:對比傳統檢測方式的誤判率下降數據
4. 工業大數據應用
典型場景:設備預測性維護、工藝參數優化
數據要求:需脫敏處理但保留數據真實性證明
三、哪些企業適合申報AI+制造業類高新產品?
雖然“AI+制造”聽起來高大上,但并不意味著只有頭部企業才能參與。以下幾類企業都應重點關注:
- 已開發出基于AI的工業軟件或硬件產品的企業 ;
- 與制造企業合作,提供定制化AI解決方案的服務商 ;
- 擁有專利、軟著等知識產權,且產品已進入試運行或小規模應用階段的初創企業 ;
- 計劃拓展政府項目、融資渠道或政府采購市場的科技型企業 。
此外,即使尚未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也可獨立申報高新產品,是一個快速獲取資質背書、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四、申報實戰指南:如何打造競爭力材料?
1. 技術材料準備"三要素"
專利布局:至少1項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算法可申請軟著)
檢測報告:省級以上檢測機構出具的精度/效率對比報告
應用證明:頭部企業的采購合同或試用報告
2. 避免常見申報誤區
? 僅提供實驗室數據,缺少產線驗證
? 過度強調硬件性能,忽視AI算法創新
? 應用案例來自關聯企業,缺乏公信力
3. 加分技巧
- 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如智能制造團體標準)
- 獲得"專精特新"或"單項冠軍"等資質背書
- 產學研合作項目(需提供聯合研發協議)
五、結語
AI+制造業賽道正在打開政策紅利窗口期,建議企業:
- 立即進行產品技術對標
- 啟動專利快速預審通道
- 準備典型應用案例
早布局、早申報,才能搶占政策先機!
科泰集團(http://www.zh-tour.cn/)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