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惠州從“制造大市”向“智造強市”加速邁進,高新技術企業(以下簡稱“高新企業”)成為推動這一轉型的核心力量。數據顯示,2024年惠州高新企業數量突破3000家,同比增長25%,其中電子信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領域企業占比超60%。在廣東省“制造業當家”戰略下,惠州如何依托高新企業實現數字化升級?
一、政策加持:數字化轉型成惠州高新企業發展新引擎
2024年底至2025年初,惠州市接連出臺多項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文件,包括:
《惠州市關于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措施》
《惠州高新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
這些政策明確提出:
- 到2027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
- 對高新技術企業實施智能制造項目給予最高500萬元補貼 ;
- 鼓勵企業建設智能工廠、數字車間,申報省級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項目。
1. 數字化專項補貼,支持企業升級
技改補貼: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最高可獲1000萬元資助(惠州市工信局《2024年智能制造專項資金申報指南》)。
云服務補貼:使用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中小企業,可申領50%上云費用補貼,上限20萬元。
標桿獎勵:獲評省級“燈塔工廠”“智能車間”的企業,額外獎勵50-100萬元。
2. 搭建公共技術平臺,降低轉型門檻
惠州已建成“惠州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提供智能制造咨詢、工業軟件測試等服務;
聯合華為、騰訊等企業,在仲愷高新區部署5G+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助力企業低成本接入數字化解決方案。
3. 人才培育計劃,解決數字化人才短缺
惠州聯合高校設立“數字工程師”培訓基地,每年培養超2000名智能制造人才;
高新企業引進AI、大數據等領域高端人才,可享受最高30萬元安家補貼。
二、產業升級:高新技術企業引領“智造”新模式
根據惠州市統計局 和工信局 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惠州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突破4200家,其中超七成集中在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
這些高新技術企業在推動“惠州智造”發展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推動生產流程智能化
以德賽西威、華陽通用、TCL華星光電 為代表的龍頭企業,率先布局智能制造產線,引入機器人裝配、AI視覺檢測、MES系統等技術手段,大幅提升了產品良率與生產效率。
例如,TCL華星光電惠州工廠通過部署全流程數字化系統 ,實現了從原材料入庫到成品出庫的全鏈路可視化管理,生產周期縮短了近30%。
2. 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
部分高新技術企業正在構建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上下游產業鏈資源,提升協同效率。
如雷曼光電 在惠州建立的LED智能制造基地,通過自建工業云平臺,實現了設備遠程監控、能耗管理、訂單調度等功能,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賦能服務。
3. 引領綠色低碳轉型
在“雙碳”戰略背景下,高新技術企業也在探索數字化驅動下的綠色制造路徑。
例如,比亞迪電子惠州基地 通過引入能源管理系統(EMS)、智能照明、光伏儲能等技術,打造了“零碳工廠”樣板間,為區域企業提供可復制的綠色轉型方案。
三、區位優勢+創新生態,助力高新技術企業騰飛
除了政策和企業自身努力,惠州的區位優勢與創新生態也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1. 承接深圳數字產業外溢
華為(深圳)與惠州仲愷共建“智能終端聯合實驗室”,推動芯片設計、智能硬件開發;
2024年超100家深圳科技企業落戶惠州,其中30%為工業軟件、自動化設備供應商。
2. 科研平臺集聚,助力技術攻關
惠州近年來積極引進高水平科研機構和創新平臺,如:
中科院自動化所華南研究院
廣東工業大學惠州校區
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
這些平臺不僅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支持,還幫助解決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遇到的技術瓶頸。
3. 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惠州持續推進5G網絡覆蓋、數據中心建設、云計算平臺部署,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底座。
目前,惠州已建成多個大型數據中心,5G基站覆蓋率超過90% ,為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遠程運維等場景提供穩定高效的網絡保障。
四、挑戰與對策:數字化轉型的“惠州經驗”
1. 中小企業“不敢轉”?——政府兜底+標桿引領
惠州推出“數字貸”貼息政策,企業數字化貸款可享3年50%利息補貼;
組織TCL、德賽西威等龍頭企業開放數字化轉型案例,提供可復制的解決方案。
2. 技術“不會用”?——服務商聯合賦能
引進西門子、樹根互聯等服務商,為企業提供“一對一”數字化診斷;
在惠陽區試點“共享數字工廠”,中小企業可租賃智能生產線。
五、未來展望:數字化轉型將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標配”
1. 2025年目標:全市高新企業超4000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覆蓋率突破80%;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化,數字化轉型已不再是“加分項”,而是“必選項” 。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而言,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
未來,惠州將繼續加大在智能制造、工業軟件、數據安全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更多企業參與數字化轉型試點示范項目建設。
2. 新興賽道:
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惠州正加快引進芯片設計、封裝測試企業;
工業元宇宙:依托VR/AR技術,構建虛擬工廠培訓系統。
結語:智造時代,誰先轉型誰領先
“惠州智造”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高新技術企業主動求變、政策精準發力、市場環境成熟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中,高新技術企業不僅是參與者,更是引領者和推動者。
未來,誰能更快擁抱數字化、智能化,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葜?,正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實現轉型升級與跨越式發展的理想熱土。
科泰集團(http://www.zh-tour.cn/)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
- 上一篇: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落地惠州,為何成為投資熱選地?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