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的《關于支持制造業智能化改造的指導意見》(國科發火〔2024〕41號),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將增設“智能化改造專項加分”,明確制造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投入(含設備、系統、研發)占總研發費用比例≥30%的,可額外獲得最高5分的加分。
一、智能化改造投入核算核心規則
(一)智能化投入的三大核算范圍
設備升級:智能生產線、工業機器人、物聯網終端等硬件購置/租賃費用;
系統開發:MES(制造執行系統)、數字孿生、AI質檢系統等定制化軟件開發費用;
研發適配:為智能化改造配套的工藝創新、數據建模等研發人工成本。
政策依據:
“智能化改造投入包括直接用于制造環節的智能化設備、系統及配套研發費用,需提供采購合同、驗收報告及技術適配性說明。”(摘自《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2024年版)》附件7)
(二)加分門檻的“雙30%”要求
投入占比:智能化改造投入額 ≥ 總研發費用的30%;
成果關聯:智能化改造相關知識產權或技術成果 ≥ 科技成果轉化總數的30%。
二、評分邏輯:智能化改造如何撬動 30% 加分項
(一)研發費用結構優化(影響 20% 評分)
政策依據:
"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需符合要求,其中境內研發費用占比不低于 60%。"(《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
操作要點:
① 將工業機器人采購(如庫卡 KR 1000 Titan)、數字孿生系統開發(如 ANSYS Twin Builder)、智能檢測設備(如基恩士 3D 視覺檢測系統)等投入計入研發費用。
?、凇∥型獠垦邪l的智能化項目(如 MES 系統開發)需簽訂技術開發合同并備案,按 80% 比例計入研發費用。
風險提示:某汽車零部件企業因將設備維護費用計入智能化改造研發項目,被要求調減研發費用 520 萬元。
(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影響 30% 評分)
政策依據:
"科技成果轉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資實施轉化、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等,需提供產品銷售合同、技術參數證明等材料。"(《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
操作要點:
智能化改造項目需形成專利 + 產品雙重成果鏈。例如,某機床企業通過 "五軸聯動加工中心智能化改造" 項目,申報發明專利 3 項,新產品年銷售額達 1.2 億元。
建立智能化改造成果臺賬,包括設備升級驗收報告、工藝優化對比數據、客戶驗收單等。
典型案例:蘇州某電子企業因未提供智能化設備與產品關聯性說明,科技成果轉化得分被扣 12 分。
(三)研發組織管理水平(影響 20% 評分)
政策依據:
"企業需制定研發投入核算體系,建立研發費用輔助賬,與國內外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
操作要點:
搭建智能化研發管理平臺(如華為云 WeLink),實現研發項目全流程數字化管理。
與高校合作開展智能制造聯合實驗室(如清華大學 - 蘇州智能制造研究院),提供合作協議及資金支付憑證。
加分項:參與制定智能制造行業標準(如《工業機器人編程接口規范》)可額外加 2 分。
(四)企業成長性(影響 20% 評分)
政策依據:
"企業成長性指標包括凈資產增長率、銷售收入增長率,需提供近三年財務報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
操作要點:
智能化改造項目需體現降本增效數據。例如,某家電企業引入 AI 質檢系統后,產品不良率從 3% 降至 0.5%,年節約成本 800 萬元。
建立智能化改造 ROI 分析模型,量化投入產出比(如設備投資回收期≤2 年)。
風險提示:某企業因未在財務報表中單獨列示智能化改造投入,被認定為 "研發投入結構不清晰"。
科泰集團(http://www.zh-tour.cn/)成立16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關注【科小泰】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